close

20210429教學手札 EP.0

宣告
回來了。粉專停擺4個月,個人動態停了快2個月,部落格...更不知道多久了。
因為都在做一件事──停/思考/規劃。事實上,規劃到現在還是沒做出來,畢竟覺得不一定有必要,現實上還有太多生活的部分需要去規劃了。這種屬於休閒嗜好的寫作,或許就是能力與閒餘到哪,就寫到哪吧。何況最後發現,事實上我不一定要說什麼。有關記錄生活的那些,有時就留給自己看就好,或最多就是打給家人跟友人的訊息,不然就是寫給S的書信中會談到。其他人...就連同這社群網站的吧,不知道也沒差了,反正知道了也未必有什麼幫助。
以前不明白也不曉得,那些FB跟IG帳號辦了而不發文的朋友,是怎麼辦到的?為什麼要這麼做?而在最近偶然一次給自己的挑戰中,就終於明白了。其實沒什麼,就是學會給自己與所有人一點空間。不是所有事都需要昭告天下,更多時候,我應該要練習安靜過活。另一方面,我想讓自己每一篇上網的字字句句,都是一種閱讀及思考的享受,而不是任意的情緒與不公的指控。換言之,理性及冷靜,最終應該充滿我的文字。
如果想準備什麼給自己當24歲的禮物,或許這也是其中之一了:寫作造詣及思考激盪的爬升。

撲滅
我想撲滅自己不必要的數位足跡(Digital Footprint),畢竟目前為止所開拓的社群網站範圍,事實上也夠了。活在21世紀這樣數位與網路時代,其實無形中形成一種迷思:我們太習慣就自己的生活曝露於別人視線下,並渴望藉此獲得別人回應。當然這種回應通常是要帶著肯定,相關的批判往往就變成一種「無禮」。
我並不是很清楚這種氛圍形成,究竟是既有的社會互動慣性催化而生?抑或是網路演算法下形成所謂「同溫層」?我只曉得,聽不到別人在當下批評,往往更是危險。魏徵在〈諫太宗十思疏〉一文中就談到:「慮壅蔽,則思虛心以納下」不幸的是,千餘年後的今天,卻總感覺自己受社群網路影響,會聽不進其他的批判。所以幾經思考,閉嘴、讀書、思考成了當前更要急的事。老實說,另一方面也是跟最近的生涯規畫有關:前進準備的教職。

結束與開始
3月底,離開了待了1年9個月的民國歷史文化學社。老實說,這是段美好而有些苦澀的回憶。一方面在學社裡受到上至社長,下至主管間的文化薰陶,自己「不學無術」也意外受到一點長進。何況學社的確也讓我在研究所上的學術追求有了相當重要的開始。關於工作的低潮與倦怠,離職後一個多月來看也變得微不足道了。
後來去了兩間補習班找了教學來做,也算是幫8月後的實習時光先做點暖身。至於為什麼是兩間的原因,就在於兩間性質不一:一間是線上遠端授課,一間是一對一教學。那時應徵時就是兩間剛好都有錄取,算算相關上課時間跟收入,就兩間都接了。
遠端授課的那間,主打「上課前一天約,老師隔天就會到」。而且可能因為是遠端授課性質,這邊我帶到的學生通常是女生。說實話,這邊接到的學生程度確實比較好,但整體都是國三抱佛腳學生居多。而且公司本身給的講義,讀過上起來就是不順手,大部分都還是要自編講義。做為一個完美主義者,這事就相當要命。備課跟寫講義...主要就是繪製表格跟整理重點成了異常累人的事。不過雖說如此,至少成品就是自己的,想想也高興。
一對一授課的補習班,目前感覺在台北好像快形成一種趨勢。我拿下這份工作的原因,還多虧有位新聞系友人的指點...她在大學時也有在類似補習班工作過。錄取後也另外跟她約了一頓午餐答謝,跑去吃了忠孝東路上某間藍象廷,意外又發現一間不錯又有趣的店。

遺忘
寫下這些,其實主要目的就是──遺忘。
上學期跟這學期,跟著瑞松老師學歷史記憶跟國族建構。這從中我領悟的事情就是「篩選及遺忘」。面對大至一個國家及集體身分認同的建構無不充滿著篩選及遺忘,小至個人的人生回憶也是如此。我想,篩選跟遺忘縱然做為一種特質,更重要的其實是省思。每個人心中都會有那些不可告人的陰影及恐懼。我們有時自以為透過篩選及遺忘,而能就此揮別那些。
豈知倒頭來,它們仍是如影隨形。那或許就是抹不掉且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吧,更可以做的就是共處。我的教者、「教書匠」時光才剛開始,又會有怎樣的光景?也不知道。只是順便梳理了粉專開辦至今的系列,往後可能就固定輪流更新以下五系列:

遊蕩隨記
在家時光
關於照片,我的故事
雜文隨寫

以及...教學手札

我會是個好老師嗎?這問題就變得一個圍繞文字間打轉的滑頭問題。不過我也不急著尋找答案,畢竟這答案應該是我待過的孩子們幫我回答的,不是我回答。

178388254_4079063308821617_8427320291518671319_n.jpg

178513350_488713529210236_6331807962247115353_n.jpg

178705345_4144470865647507_1333013234476703143_n.jpg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教學日誌 思考的藝術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c Ch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